面書帖文
2024年3月23日
我買書的原因很簡單,那就是保存。只有買回來的書,你才能夠在你掌控之下保存下來。
我自少就在用圖書館了,我比誰都清楚,圖書館絕對不可能代替買書,原因非常簡單,那就是圖書館裡的書,是會消失的,有些書損毀了,有些書則是太冷門少人借,圖書館定期都會將書下架,你十年前能看到的書,十年後很大可能是不見了的。圖書館的書架也是有限的,而書是無限的。
圖書館就是一個不停丟書的地方,大部份書其實都是保存不了的。
書這種東西不僅是資訊,也是記憶,人就是想要看回以前看過的書,比方說一些很老的雜誌,或者絕版的書,雜誌。這些東西過了十年二十年,就往往連找到一本還存活的都很困難。如果你喜歡,除了買下來自己保存,盡可能讓他生存久一點,你才有機會再看到,依賴圖書館的人,很可能就要跟他們永別了,當然,有些人對書沒有感情,只是把書當成資訊源頭,消費完就可以消失,那他們當然不需要保存。
在買書這個行為當中,也是鼓勵作者,讓他寫出更多的書,讓未來的作品能生出來,而不是因為經濟問題而被迫封筆。即使出版業已經是夕陽行業了,這一點是不變的,我有時就買了不看也會買,只因為我覺得如果不給這些錢,那些我喜歡的作者可能就不想寫了。然後我連當免費仔的機會都不會有,而那在今天而言只是吃一頓飯的價錢,就像醫療費一樣,該付的錢你不付,你會後悔的。
至於電子書能夠代替紙本書嗎?如果純粹看的話,能。但是關於任何電子媒體的事情,都是令人恐懼的,那就是他可以突然消失,可能你的文字登在某個平臺,比方說就臉書好了,有一天他突然說你是仇恨言論(然後你還要找不出哪隻字是仇恨言論),那些文字就可以連同你的戶口一樣瞬間消失,網絡上的東西瞬間消失是常態,還記得以前 geocities 嗎?無名小站嗎?或者曾經在 youtube 上你看過的影片呢?有時只是政策改一改,或者人工智能故障,或者有人亂檢舉,或者有人犯錯,或者硬體出了問題,電子的資訊就立即歸於虛無了。
更不要說,那些在線上平臺的電子書,你買下了權利,是否可以永遠的使用?之前就有過電影的權利買下了,卻因為平臺的合約到期之後全部都不可以看,在別人的平臺上,你擁有的東西不是你的,平臺控制了你的一切。而電子書這玩意,卻又安放在平臺上。沒有一個實體的作為備份,我真的懷疑哪一天出現了甚麼宇宙射線,把人類電子工具大規模摧毀時,人類的文明要倒退多少年,又會消失多少我們寫下的文字?
把文字保存下來的紙本書,不用電,你可以自行掌握,他就是有其存在的價值。所以我買電子書時,反而多買一些很熱門,不用怕會失傳的東西,例如哈里波特之類。但那些比較冷門小眾的東西,我能買就是買實體的,因為我知道隨時哪天我手上的一本,就是全球唯一的孤本了,我買下的不僅是作品,也是書本保存人的身份。能為人類保存一本書的最後一本,我是覺得這是很榮幸的事情。
物理上存在的書,他是有很大價值的,只是相關產品的人過得很苦,而我們也知道他不可能像以前一樣好做而已。但賣書就像空手道一樣,如果這就是你人生選擇的道,你還是會走下去,管他好走不好走。
當然出版業已經是夕陽行業,現在書也很難賣得動,網絡吃掉了大部份人看書的時間,可是若有人還是願意做這難做的生意,我又何妨說甚麼你們應該轉型,做賺錢的事別做書了?所以全部跑去買房子收租或者去當公職人員等政府養好了嘛?有些事情雖然不賺錢但還是有存續的價值與意義,他們也是心甘情願投入的,要叫他們去賣雞排不就本末倒置嗎?
【網友討論】
Richie Ling
圖書館以前會留啲書做保存本嘅,例如見過啲公立圖書館盤古初開頭幾間年代嗰啲書,但近年就應該真係少keep,可能啲行政程序太麻煩
Zoltan Lin
我把圖書館當成媒介。
看到喜歡的書,就會去買實體書。
那種人說圖書館裡面看看就好的,這種看過就算了的書,通常是沒營養或沒吸引力的書,當然看過就算了。
Fung Wai Yin
且不說藏書空間。
買回來的書,在你丟掉前都會一直存在,所以好像晚點點再看都ok,於是一年過去、兩年過去、三年過去,還只是看過開頭數頁。
圖書館借回來的書,因為有歸還期限,往往在還書前就會把書看完了。
只是有些圖書館的書,很髒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