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尋此網誌

2018年6月16日星期六

(170) 陳云根評傳

正政唯識,面書帖子,2016年9月4日

眾多候選人中,不論立場,最有國際視野的候選人肯定是陳雲。他對東南亞勢力範圍的看法、乃至香港與東盟關係的前瞻,即使是建制陣營也可以參考。

他除了中文根柢好,也在大學主修英文,然後拿法國的獎學金到法國讀法文,再在德國名校哥廷根大學博士畢業,該校校友包括俾斯麥、叔本華、哈巴瑪斯和朱德。他家人來自馬來西亞,輾轉到中國又輾轉來港,一家對國共關係、華僑身份、香港國際地位等有先天的觸覺。而他的主張,其實是國際關係的典型現實主義,也能進出政府和學院、鍵盤和現實,可惜香港真正能明白的不多。

在亂世中,這類背景的學者,足以成為時代的wild card。

-

在過去數年,我一直有私下向他請教,常有不少寶貴啟發,特別是協助我想通了一個關鍵問題:如何令國際關係研究在香港變得在地,而這幾乎是所有學生讀國際關係都會問的問題。正是有了他的啟發,才有了早前《我們需要怎樣的國際視野》一文。 雖然身邊不少朋友都被他送到兩個地方,但我對他只有有限平台而能取得現在的影響力,其實十分佩服。私下陳雲老師温文爾雅,而且真的願意傳授知識和策略,我確是以老師相稱的。

-

陳雲(Wan Chin),原名陳云根,筆名刻意改成與中共元老陳雲名字相同,為令大陸人誤以為其文章是革命元老所作,在大陸互聯網無法障蔽而暢通無阻。著作及專欄內容多數以香港風俗、香港文化、中國語文及時事評論為主,內容常有批評中國共產黨文化對香港所帶來的負面影響,大力提倡香港人應捍衛本土文化和香港核心價值。

陳雲出生於香港,祖籍廣東寶安觀瀾,父親是馬來西亞華僑。陳父經歷日治、英殖時期,修讀醫科,成為地質考察隊駐醫,居於塔爾寺。有說外祖父開織布廠,曾資助孫文發動革命。陳父因毛澤東反右運動被下放,約1958年偷渡來港,曾開聯合診所,亦曾任坐堂幫辦,於邊境分局負責審問偷渡客,探聽中共動靜,收集情報。

陳雲1985年獲中大留法獎學金,師從多位知名學者,包括李達三博士(John J. Deeney)、馬松博士(Michel Masson)及顧從義神父(Claude Larre)。1995年加入香港政策研究所、1997-2002年任藝術發展局策劃及研究總監、2002-07年出任民政事務局研究總監,受訪時指政府部門互相掣肘,無並提供足夠資源落實研究建議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