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尋此網誌

2018年4月3日星期二

(135) 魯迅手蹟和藏書目錄說明(附:魯迅的中文藏書)

載北京魯迅博物館編:
《魯迅手蹟和藏書目錄》(全三冊)
內部資料,1959年7月

編者的話

一、我們編輯出版的《魯迅手蹟和藏書目錄》分一、二、三集,即〈魯迅手蹟目錄〉、〈魯迅藏中文書籍目錄〉和〈魯迅藏外文書籍目錄〉。編印的目的,是為研究魯迅的人提供一點資料,並借以了解我館及其他有關方面手蹟收藏的情況。

二、目錄中的魯迅手蹟,絕大部份是許廣平先生多年以來,辛苦地保存下來的。在魯迅逝世後,又經魯迅紀念委員會即時加以徵集,解放後由許廣平先生捐獻給國家的。還有一部份是其他同志或單位捐贈給我館的;另外一部份還保存在有關單位和個人手裡(存處在目錄中注明)。編印這目錄時,曾承他們惠予借閱。這份目錄能夠出版,應該感謝他們熱心的幫助。
繼續發現和搜集魯迅的手蹟,是我館今後重要工作的一部份,通過這個目錄的出版,我們希望廣大讀者還要給我們更多的幫助。

三、關於魯迅藏書情況,許廣平先生為這份目錄寫的〈魯迅手蹟和藏書的經過〉一文中,已經講得十分清楚,我們不再重覆。
藏書中有一部份反動的書目,我們也沒有加以剔除,原因是這些反動書刊,是魯迅特意收集,作伙諷刺或打擊對象而留存的;為了能看出藏書全貌,還是都印進去了。

四、這份目錄的外文書目的編輯工作,我們得到了北京圖書館、北京大學馮至同志的大力協助;中文書目和手蹟目錄的編輯工作我們得到了常惠同志等的熱心幫助,在此一併致謝。

五、由於我們能力有限,這份目錄難免會有一些缺點和錯誤,希望讀者給我們提出寶貴的意見。

北京魯迅博物館 1959.7.

魯迅手蹟目錄說明
1. 魯迅手蹟的編排方法是按寫作的年代來排列的,只有「輯錄」和「其他」二項,因年代無法查考,是按其內容的性質來排列的。
2. 編入的稿件都是魯迅的親筆稿或經他修改過的,凡是全篇都是代抄或魯迅只寫了個題目的抄件,都沒有列入。
3. 魯迅給青年改的稿子,我們這裡存有一部份,現只選進了改的較多的五篇。
4. 書刊的「校樣」我們也只編進了「一校」至「三校」。凡是「清樣」我們都沒有編入。
5. 日本友人處,尚存有一部份魯迅手稿,因對那邊的具體情況不了解故未編入。
6. 每篇手稿都注有存處,凡沒有注明的,均存本館。


魯迅藏中文書籍目錄說明

(一)本書目共分三部份:即線裝、平裝、期刊。線裝書計有:930種,7579冊又490頁(未裝訂書);平裝書計有:797種,965冊;期刊:計有218種。
(二)藏書中一部份書籍有魯迅親筆題識、抄配及其他有關記錄等,編目時均照原文錄出或加以注明。
(三)線裝書沒有收全的叢書,書目上列出了該項存書的詳細子目。完正的叢書,子目沒有列出。
(四)平裝書目與一般書目的不同之處,在於每類一律按著者的時代和出版年代排列。目的是:可以看出魯迅先生在每個時期,大體買進了和別人贈送了他一些什麼書,這對研究魯迅是有幫助的。
另外,所有著譯者的姓名,我們完全按照原書編錄,未作任何改動。
(五)期刊的分類係按繁體字筆劃排列,但因有些繁體字已銷毀,只好用簡體字來代替,希望讀者注意。期刊使用的符號,分為:「」「()」兩種,前者標示卷期數,後者標示出版年代,例如:11—61935.1—1935.6,即第一卷第一期至第六期,1935年1月至6月。又如: :1—12,即第一期至第十二期。






魯迅藏外文書籍目錄說明

(一)本書目分日文、俄文和西文三部份。日文計993種,俄文計77種,西文計754種。西文又包括:德文、法文、英文,以及其他種文字。
(二)日譯外文的書名或著者姓名,有的沒有原文,有的字母不清,在譯音之後均未加注原文。另外,有的日文和西文書籍的譯音不統一,我們完全按原書編錄未加更動。
(三)西文圖書除分類集中外,並按著者姓名的字母順序排列。但文學類中論述某一作家的作品,為了便於參考,也列於該作家作品之後。
(四)因西文目錄包括的文字種類較多,為了簡便起見,分類的標題,只用中文和英文以免繁瑣。









附:王稼句:〈魯迅的中文藏書〉
《中華讀書報》,2000年8月2日
轉引自「新語絲電子文庫

魯迅先生讀些什麼書,又買些什麼書,向為讀書人所關心,孫犁老人說,他當年就是根據魯迅日記中的「書賬」,去找讀,去採買,以豐富自己的庋藏。我除了魯迅的「書賬」之外,經常讀讀的,是《魯迅手跡和藏書目錄》,這是北京魯迅博物館在1957年7月編印的內部資料,共三冊,第一冊是手跡目錄,第二冊是中文藏書目錄,第三冊是外文藏書目錄。我讀的,當然是第二冊與第三冊。第三冊,不過是看看魯迅在於美術方面的興趣。日本印的畫冊非常精美,魯迅是著意收羅的,如頗為著名的《世界美術全集》、《世界裸體美術全集》、
《玩具叢書》、《鄉土玩具集》等,但由於我不識日文,只能是揣摸著讀讀而已。於第二冊的中文藏書目錄,倒是認真去讀的。這份目錄分三個部分,即線裝、平裝、期刊。據編者統計,線裝書有930種,7579冊,又未訂之散頁490頁;平裝書有797種,965冊;期刊有218種。我未將它與魯迅日記中的「書賬」對照過,但可以肯定地說,這是魯迅中文藏書的大部。

在魯迅的中文藏書中,線裝古籍佔了很大比例,經史子集的常見書,基本完備,其中尤以雜史、雜家、藝術、小說、總集為多,另外有80多部完整的叢書,有《漢魏叢書》、《儒學警悟》、《顧氏文房小說》、《說郛》、《津逮叢書》、《稗海》、《雅雨堂叢書》、《知不足齋叢書》、《十萬卷樓叢書》、《仰視千七百二十九鶴齋叢書》、《觀古堂匯刻書》、《雙梅景叢書》、《涵芬樓秘笈》、《四部叢刊》、《紀錄彙編》等雜叢類叢書60餘部;有《石林遺著》、《少室山房筆叢》、《巾箱小品》、《張南山先生全集》、《觀古堂
所著書》等自著類叢書20餘部;又有《紹興先正遺書》、《台州叢書》等郡邑類叢書。從中可以看出,魯迅的藏書以實用為目的,大都是當時流行的版本,沒有什麼宋版元槧。景宋女士在《北行觀感》之四《藏書一瞥》裡這樣寫道:「國學方面各種類書、叢書也佔了一些地
位,但似乎並沒有什麼難得的海內孤本,不知是原來沒有呢?還是偶有一二亦不能保。或則因為魯迅先生平時對於善本、珍本的購買力未必很多,而他的記憶強和圖書館的徘徊恐怕對於他更易借助。」然而在他感興趣的方面,想要去研究的題目,版本則搜羅得較多,比如阮
籍,他便有明刻本《阮嗣宗集》三種,另有張溥評本《阮步兵集》等;再如嵇康,魯迅曾做過《嵇康集》的校點,藏有明人汪士賢校刊本《嵇中散集》兩部,其中一部有魯迅用石朱筆做的校勘,另外還有一部《四部叢刊初編》本的《嵇中散集》,上面有臺靜農過錄的石朱筆
校勘批註。

魯迅於自藏線裝書,十分愛惜,有的在第一冊加蓋一印外,一般沒有其他藏書印記,魯迅的用印有「魯迅」、「會稽周氏」、「會稽周氏收藏」、「周氏」,一般也不作題跋眉批。凡有缺本的,他還補抄成全帙,如《羅氏群書》共有十冊,其中缺了兩冊,魯迅便手抄兩冊補全,並手抄全書目錄一頁,置於卷首。

至於平裝本的中文書,魯迅花錢買的不多,不少是出版社和著譯者的贈送。當時與他有關係的,如北新書局、良友圖書印刷公司等,都將一些新印的書贈送給他。著譯者贈送的,包括像胡適、林語堂、顧頡剛、章衣萍等人,也都將自己的書題字簽名送給魯迅,如今流覽,確乎能略略感受到那時文壇氣候的冷暖。

在那次應《京報副刊》徵求「青年必讀書」時,魯迅說:「我以為要少或者竟不——看中國書,多看外國書。」其實「中國書」,特別是古典的「中國書」,魯迅藏得最多,讀得也是最多,這篇《青年必讀書》,不過是他借題發揮的一篇雜感而已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